艺术是文明的印记,而美术史是关于文明的历史。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类媒体,我们时常在思考,除了宣传展览、鼓励大家多去美术馆外,还能如何将文化艺术带入到更多人的生活?
「AB美术馆」是我们从2021年初开始推出的栏目,通过不同的主题,带领大家深入了解艺术史上的一段段精彩历程。
但我们觉得,这还远远不够。
艺术不仅关于历史,关于当下,更关于未来,关于创造。接下来,我们将以主题策展的方式精心打造一个属于我们的“美术馆”,希望它能成为一个艺术家表达的窗口,与读者沟通的桥梁,并传递我们对于生活和当下的态度。文化艺术不应该只是生活的点缀和伴奏,它应该为更多人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和养分。
本期AB美术馆以「NFT:野蛮生长」为主题邀请了四位艺术家“参展”。他们有的是资深的数字艺术创作者,有的从传统媒体介入到数字艺术的创作,有的致力于探索后人类等前沿命题……虽然他们的背景经历不尽相同,但共通的是,都对技术和变化保持着强烈的敏感和关注。我们呈现了他们的最新创作,并与他们聊了聊对当下最火的NFT、元宇宙的看法。
区块链投资者、自媒体作者
资深概念设计从业者、加密艺术家
王兴从2012年开始参与游戏项目的卡牌绘制,后来进到游戏公司,一直做到主美。2017年正值乌尔善导演的《封神三部曲》开始筹备,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大投资的项目。王兴觉得,在国内能做这样大体量项目的机会不多,再加上一直对中国传统形象再创作有兴趣,就进组了。随后电影成为他的工作重点,从前期设计到后期视效都有涉猎。他为一些电影剧集的视效概念作设计指导,譬如《上海堡垒》《侍神令》等等。这些工作经验让他对数字创作工具积累了一些经验。
近年来,他一直积极参与到区块链领域的工作中,包括投资、写作、推广链游等等。“2020年NFT技术能够支撑艺术发展了,就决定投身于此。目前想要努力把加密艺术推动成一个学科,而不只是个短期热点。”
之所以做这件作品,是由于他从本科时期起就对博尔赫斯和《巴别图书馆》产生的兴趣。他一直想把巴别图书馆用视觉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因为是个浩大的工程,就没有动手。现在成为职业艺术家,得以把它实现。《数字巴别图书馆》的艺术项目,在王兴看来,有还愿的情结,毕竟这是他多年来的兴趣所在。还有另外一点同样重要,他想要在一个具体项目里推进三个问题的思考:3.数字、代码,或者说一个图片,一个程序,有没有可能像装置材料那样承载观念?在展览实践中,他又碰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数字艺术应该怎样优雅地在物理世界呈现?这四个困惑构成了他做《数字巴别图书馆》的价值感驱动力。对于最近兴起的NFT热潮,王兴则表示,热潮总会退去。任何一种新事物都要经历几轮春夏秋冬才能找到自己生命力的根基。“但我在加密艺术行业里已经看到了很多有趣有能力的人。目前对于加密艺术未来发展成一个学科很有信心。”
“我希望在传统互动行为模式之外,尝试一些更深层的互动,比如未来我作品的持有者会不会有一个DAO?大家以NFT为媒介是不是具一些权力?另外最近我在跟其他艺术家联合创作,我在近期的展览中开源了《数字巴别图书馆》所有源文件和素材,以期待有人来与我共建巴别图书馆。目前有人加入进来,等作品出现之后,我们会互换作品。”作为加密艺术家和区块链投资者,王兴也关注到了元宇宙的热潮。“元宇宙和加密艺术一样,不管短期有多热,在接下来熊市一定会冷到被多数人骂‘骗局’。这种事我们经历太多。”在他看来,未来最主要的元宇宙可能从互联网大公司里产生。“比如腾讯和FB正在花大力气推动。他们有资金有用户有IP积累。这个路线或许不是最理想主义激动人心的,但得承认,它有相当的概率获得成功。”
“也有可能从区块链原生项目里生发,比如DCL。这也是区块链行业喜闻乐见的,因为这个路线更去中心化,随之带来的社会变化让人期待。”“最大概率是两种路线都强劲落地。中心化的元宇宙占有这世上绝大多数的用户和资源,而去中心化的元宇宙会是一个也拥有十足能量的无主之地。”王兴《数字绘画研究》
艺术家、设计师、艺术史作家
剑辰的艺术作品擅长使用象征性与新材料向人性提问,
强调技术未来与人性议题的后人类世代思辨
剑辰于去年出版《星体艺术史》后将自己的重心转向艺术创作。他强烈感受到虚拟和现实世界的互融,并同时“恶补”了多个三维软件。在攻克了技术壁垒后,他阐释自己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自由感:我的实体雕塑装置可以以虚拟形象出现在影像中,虚拟影像中的作品也会在适合的时机转化为实体,形成新的互文和叙事。这种“虚拟-现实的边界泛化”的状态正是当下媒介的一种真实建构。剑辰《人类世序曲@水星#我们能像白鹤一样抓住瞬间吗》,2021在刚结束不久的阿那亚“候鸟300”项目中,剑辰以古琴为原型创作了一台“风之基站”,这台基站也出现在他接下来的影像创作中。装置原本的叙事再次被打破,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这背后是他一直关注的“人-自然-技术”的议题。
据剑辰介绍,他接下来的作品会有一部分会转化为NFT。在他看来,NFT为数字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一种更乐观可靠的交易手段,同时对数字作品的收藏行为也是对艺术精神性的很好诠释。
“但同时,我们也应当警惕数字货币一些背后的生成逻辑和环境代价。”
“如果你去听一下几万台矿机一起工作的声音,你会感受到那些声音的疯狂。这个产业在付出了极大碳排放代价后产生了什么?这或许值得警惕。”
剑辰《古琴三式-雪山飞廉》,2021
在剑辰看来,元宇宙符合人视听化地产生信息交互的本能,也会将我们的感受方式和情绪链接方式打破重构。“虚拟-现实”的边界泛化会更凸显。但线下不会消失,因为人类的肉身不会消失,除非我们真的能上传意识。“然而目前所有声称能‘链接或上传意识’的研究其实都离真正关于意识的答案差得很远。”“但我不那么期待那一天,我还是想带着VR和朋友去解锁某西亚古城一千年前的样貌,在墙头蹦个迪,然后真实地吃个抹茶冰淇淋。”
剑辰《技术迷走前传》,2021
生于重庆,现居洛杉矶。夹山改梁艺术小组联合发起人
实践涉及游戏、装置、动态影像、生成艺术、行为、
架上绘画、实验剧场、策展、批评与教育
方政有着非常传统的架上绘画背景,在本科最后两年因为兴趣自学了编程,后来慢慢接触了建模、游戏设计、机器学习之类的技术。方政并不觉得数字作品和所谓的传统媒介有着根本性的差别。
“从方法论的角度上讲,数字创作和铜版蚀刻其实非常的接近。都是一种比较间接的、不能直接看到结果的创作手段。媒介对我而言只是手段,而不应该是目的。”
“曾经,铸铜是高科技,小孔成像是高科技,松香飞尘是高科技。而如今,数字媒介也是人所掌握的诸多手段之一。”
方政《人造美人》,2020
方政近期比较有趣的数字作品是一件名为《居家串门》的创作。疫情刚爆发后他宅在洛杉矶的公寓里,并开始怀念起之前在国内去朋友家串门的日子。于是他拜托各地的朋友将他们房间的照片发给自己,通过对室内外场景以及身体的三维重建,他制作了一款步行模拟器,得以让自身漫步其中。“里面有北京的院子,法国的小屋,画家的工作室,我没去过几月的学校。有时我高如巨人穿行于高楼大厦之中,有时也像小虫子一般在桌椅板凳上驻足。”
方政《居家串门》,2020
关于最近的NFT热潮,方政不认为NFT会对艺术创作产生太大的影响。“归根结底它解决的还是一个数字作品收藏的信任问题。而且我越来越觉得,当我们讨论它的去中心化特性时,我们不能完全孤立于包含它的经济和政治场域。NFT的生产与成交,毕竟也是现实世界商品交换的一环,是水、电、米、面。”
方政《夜奔》,2021
方政自己曾玩过一段时间的VRChat和Roblox,对元宇宙略有了解。在他看来,元宇宙对未来的革新不应拘泥于视觉化的升级。“人是充满想象力的生物,我们有着非常抽象的语言系统与认知世界的方法。在这套语境下我们已然可以通过非常简陋的符号来感受喜怒哀乐。比起暴风魔镜般可穿戴沉浸式之类的商业许诺,我更感兴趣的是未来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所能触及的身体的边界、意识的边界,甚至是自我的边界。”
生于吉林辽源 ,现居北京
从事数字艺术、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
中国当代数字艺术领域最活跃者的艺术家之一
从1996年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至今,贾鹏森一直对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和计算机哲学体系都很痴迷,走上数字艺术之路在他看来,是人生经历与情感焦点的必然结果。贾鹏森目前在进行的是艺术盲盒《人机共谋》体验项目。《人机共谋》系列也是他最初的创作,开始于2013年,是探讨人与计算机协作、共谋的数字艺术作品。《人机共谋》所展现的是整个计算机代码(Code)无限延伸中的一段数据节点(Node),图像具备代码所有的数据特征。这一系列作品是以艺术、科技、意识相交发展的,通过代码到图像的转换。
贾鹏森《人机共谋》
《人机共谋》系列作品中呈现出的线并非描绘形成,也无法通过人及其绘制工具合力完成。人对于此的无能为力,正是其真实性的意义,由此作为此时代人类文明的标记,即通过艺术的方式,展示人类思想与计算机共谋,完成改变现实世界的过程,呈现超自然的能力,由此该作品运用视觉手段记录此时代的特征。
贾鹏森《人机共谋》
基于此艺术观念,《人机共谋》系列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他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人机共谋过程共同创作;二是数字作品作为数字资产的确权与流通方式存在于数字空间中进行,但一直没有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2017年时他关注到国内兴起的区块链热,并得知可以通过区块链解决数字资产确权问题,但还不易解决数字作品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差异性问题,也无法在链上关联自动运行程序。
而NFT技术出现刚好可以推动《人机共谋》系列升级为艺术盲盒,将NFT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加入到数字艺术中,重新构建人与人、人与计算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角色关系,进一步多样化艺术家、收藏者与计算机共谋的协作机制与艺术创作中的主客关系,形成作品的“概念前世”与“合创今生”达成“人机共谋”,重新开启“作者已死”的艺术思考。
在贾鹏森看来,NFT是一种技术而非艺术观念,大家称现在与NFT有关的艺术为NFT艺术可能还需思考。现与NFT相关的大部分作品只是通过NFT技术上链展示、销售,与艺术观念和艺术语言无关,更多是特定文化现象,很少有作品能将NFT技术融入艺术创作中作为艺术语言而改变艺术创作的实质内容。
"NFT中的智能合约可以为藏家提供参与艺术作品创作的机会,我希望能有更多改变创作方式的作品出现,将艺术创作的关注点回归到艺术性本身。"
贾鹏森《人机共谋》
贾鹏森认为,数字技术是构建数字元宇宙的基础。数字化是人类现阶段的必然趋势,但也会是一个漫长过程。现有的技术还无法实现理想的数字元宇宙状态,只能是一种“数字远古时代”状态。不过数字技术将为人类认知带来一种新的真实,有别于现实的“数字真实”。“我想人类的现实生活最终会走向‘数字真实’与现实社会并存的‘数字科技时代’。我想到达‘数字科技时代’,如果生物技术同样发达,会有部分人实现生物+数字维度中的永生。”